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www.xibuxinwen.com.cn(2025-01-24)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2025年1月17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本规划是西安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依据和基础。1月24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市资源规划局局长邹林、市资源规划局副总督察刘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简要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规划》编制的背景: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2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
   西安市委、市政府全面贯按照《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要求,组织编制了《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西安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在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及行业单位共同参与,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规划编制成果。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落实国家任务要求,明确城市核心功能
   《规划》确定西安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愿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城市和中华文明传承代表城市”。
   (二)统筹保护与开发,严守国土空间底线
   一是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2.4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2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795.6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10.77平方千米以内。
   二是构建农业空间格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统筹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七田、七板块、一带、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
   三是系统保护生态空间。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秦岭山区和渭河流域为重点,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网络。
   四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优先保障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重点区域的发展空间,严格控制秦岭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新增城镇建设,合理统筹用地布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精明增长
   一是建立功能体系。为保障国家主体功能区等重大战略在市、县层面精准实施,并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传导,建立“功能区、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及重点功能区块”四个层次的功能体系。以不同层次功能类型为载体,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分区、土地用途等不同尺度的空间利用方式间,补充优化传导路径及传导方式,促进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有效形成,推进城市战略与核心功能的层级分解,实现重大战略的精准投放与科学落定。
   二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促进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保护,立足西安都市圈发展格局,传承古都营城理念,构建“一屏一带、八水七田、双心六片、轴线传承”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三是优化城镇空间结构。落实加快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和西安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构建“一主、一副、六城、多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综合性新城(县城)、专业化组团(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560万人以内。
   四是有效保障产业空间。重点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空间,形成“中心引领,六极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划定44个产业片区和工业用地控制线,保障工业用地规模,加强工业用地管控,健全工业用地产业准入机制,提升发展效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人民城市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配置标准,积极推进15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管控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城乡公园体系。划分乡村振兴片区,细化村庄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中心城区因地制宜推进城中村改造与低效用地再开发,补齐各项设施短板,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历史文化传承标识地建设
   彰显西安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地、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东西方交流中心等历史文化价值,整体保护古都山水环境、周秦汉唐都城遗址、遗迹等自然和人文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传承空间和交流活动平台。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建立古都特质的文地系统,建设传承古都文化的典范地区,探索完善大遗址区保护利用新模式,积极推动老城保护与更新。
   (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提高绿色安全水平
   一是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链接国际,辐射全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增强区域交通网络辐射,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建设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城市供水、排水、电力、能源、固体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布局。
三是筑牢城市安全底线。通过优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布局、统筹布局“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乡抗震防灾能力、打造高效消防救援体系、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七)坚持区域协同,着力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以打造商贸物流枢纽为突破口,推进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建设,促进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动力。深化与周边城市群协调联动,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新亚欧大陆桥衔接,共同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引擎。发挥西安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建西安都市圈跨界一体化区域,以西咸新区为纽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以共建富阎产业合作园为重点,推进富阎协同发展,完善都市圈综合交通、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八)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全域覆盖、分层管理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和实施,纵向建立“市级总规—县(区)级总规—镇街级规划(单元详细规划)—实施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个层次的传导体系;横向加强相关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完善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传导。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全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性安排,是各类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表示,下一步,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做好规划实施保障,指导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用好体检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同时,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任务,建立健全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邹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察刘岗回答了媒体关注的问题。
编辑:西部新闻网李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