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虽是农历正月,却有三月小阳春的温暖。由作家、摄影家、影视策划和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走近仰韶文化、太极之源——宝鸡金台区,进行为期两天的采风宣传调研活动。
采风团参观了太极源文化景区张三丰道场——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道教圣地金台观,全国唯一的砖雕飞檐古建端楼——大唐秦王陵,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人类文明遗址、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北首岭遗址遗址,独具特色的西府民间艺术与饮食文化的集结地——西府老街和“西府里”文化艺术村,西北最大的工业遗址博物馆——长乐塬抗战工业园区,长达1.75公里战时窑洞工厂,让观者震撼惊叹。
“西府味道”“西府之美”——西府老街和西府里
西府老街传承了西府人深藏记忆深处的“西府之美”,重现了宝鸡市这座千年古城的沧桑巨变和西府味道。西府老街整体建筑风格是青砖青青瓦雕花的特色老建筑,铺设三条街,其中文昌街以现代建筑和夜间经济为主;中间为丰膳街,也叫美食街,汇集了宝鸡三区九县的名优美食,有樊家油膏、忍不住麻花、血条面、醪糟、核桃护板饼、老马家的酱牛肉……很多都是老字号的百年老店、也是网红打卡地;第三条为羽阳街,以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民间展演为主。时值农历正月,年味犹在,社火艺人正在化妆,准备晚上的社火表演。老街中心,整座搬迁过来的老戏楼雕梁画栋,彩绘鲜艳,戏楼背后是一面大型砖雕,邀请全国著名的砖雕大师雕刻了明清时期老宝鸡地图,雕刻时光,记录历史。观者站在老街砖雕前一览老宝鸡全貌。各家商铺前的红色旗幡、红色长串灯笼为老街增添了浓厚的年味;十全十美的同根树上,挂满了游客的红色祈福带,祈祷家人平安康健。
紧邻西府老街的是西府里文化艺术村,西府泥塑、西府花馍、西府马勺脸谱、西府刺绣等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省市民间艺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入住其中,马勺脸谱的创始人和非遗传承人李继友先生的工作室也在其间。
史前文化遗址——北首岭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代表。
北首岭遗址发现出土了八百多件文物和多处古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据讲解员介绍:北首岭遗址发现早期新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存,年代约为公元前5150~前3790年,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西安半坡遗址400多年的史前文化遗址。为研究华夏文明演进过程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料。北首岭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以上,分为早、中、晚三期,出土的彩陶器皿上的刻画符号,反映出北首岭先民已有相当程度的审美意识。独具特色的男性面具挂饰、船形彩陶壶、鸟衔鱼壶,画面简洁,粗线条粗犷洗练,生动形象,极具生活气息;在艺术方面,北首岭遗址及出土文物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长乐塬古称“陈仓峪”,是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生地,“韩信点兵”屯兵之地。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申新纱厂总经理李国伟来到此地,将此地改名为长乐塬。在申新纱厂带动形成了十里铺秦宝工业区,中国工合第一批合作社也纷纷在此建立。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区域内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4处历史遗迹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当时申新纱厂职工居住活动所保留下来的建筑,保留了全国最完整的工业建筑群,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也是中国工合运动重要发源地之一。
林语堂先生曾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抗战史中最伟大的奇迹”,该遗址是抗战时期西北最大的工业园区,现在被评为全国首批工业遗产,全国保留最完整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的博物馆、最大的地下工厂和人防工程。
2015年,金台区启动了长乐塬片区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金台区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使曾经一片荒芜的长乐塬变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业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际主义教育基地。自2017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已经被评为国家首批工业遗产、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10月7日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晋升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
又讯2月26日天气格外好,春和景明,阳光温煦,采风团一行14人来到宝鸡市蔡家坡参观陕西著名作家李巨怀的故乡——书房沟。时值周末,恰逢李巨怀老师在老家,采风团特意拜访了李巨怀先生,听李老师讲述了长篇小说《书房沟》的创作历程。在李巨怀老师的热心带领下,采风团参观了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张洁故居。张洁少年时随母亲在书房沟附近生活过几年。她的母亲在书房沟附近的蔡家坡铁路中学教书。张洁入选中学课本的两篇散文《挖荠菜》《拣麦穗》记述了就她儿时在书房沟的生活场景。在荒烟蔓草的土塬下,张洁和她母亲住过的窑洞还在,斯人却已长逝,唯有窑前那片麦田依旧青葱劲拔。
参观完张洁故居,李巨怀老师带领采风团来到书房沟附近唐代遗留至今,依然香火旺盛的古寺——龙泉寺,寺院不远处是流淌千年,养育了沟上沟下数万人的龙泉泉水。寺因泉而得名,泉因寺而兴旺,龙泉和龙泉寺成为书房沟人生命之源和精神栖息地。龙泉寺南是著名的蔡家坡铁路中学遗址、曾经出了三位院士上千名大学生,遗址上的青砖还堆积在长陇上,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在张洁故居东北五公里处是抗日英雄宋哲元上将归隐的白云寺。宋哲元老先生在四川病逝后,白云寺附近的军民为纪念抗战英雄,为将军修了衣冠冢和纪念碑。坡塬四周翠柏青青,竹影婆娑,将军热血洒疆场,英名垂千古。
文脉兴,人杰出!昔日不足千人的书房沟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工程院院士和著名作家。李巨怀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整村搬到别处生活,现在地理意义上的书房沟荒芜了,他写长篇小说《书房沟》就是为家乡立传,让曾经辉煌的书房沟永远地活在文字记忆里。据悉,《书房沟》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正在做后期。五十多集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筹备中。李巨怀先生告诉记者,未来他期望能借助影视将书房沟打造成宝鸡一个新的文旅胜地。(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