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出发前,没有更多人知道此行的目的地;途中随机改变路线,下车进农户了解情况……4月17日,省委书记娄勤俭轻车简从,前往咸阳市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省委书记感慨:
“条件确实不太好,我们的工作还得加把劲啊”
17日一早,两辆车悄悄地驶出省委大门,包括随行工作人员、司机、两名文字记者在内,一共9人前往西安绕城高速入口。前车的几位随行人员不知道此行目的地是哪里,到了高速路口,省委书记娄勤俭乘坐的后车才发来指令,向咸阳方向开。整个行程中,前车就这样时不时接到后车指令,才知道下一步的具体去向。
到了咸阳市永寿县境内,前车接到的指令本来是去渠子镇政府,谁知突然发现后车停了下来,径直驶入路边的翠屏新村。前车掉转头跟上去时才知道,娄勤俭决定随机进农户家里看一看。
院子里80多岁的王玉祥老两口茫然地看着进来的几个人。随行的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大声介绍:“这是咱们省委书记”,耳朵有些背的老人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家里有几口人啊?是从哪里搬过来的?”娄勤俭亲切询问老人家庭情况。老人有些问题没听清,一时回答不上来,娄勤俭贴心地让工作人员把普通话转成陕西话再问一遍。
娄勤俭详细了解了老人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等,询问了干部定点帮扶情况。随后,他走进屋里察看生活情况,在土坑边弯下腰了解如何取暖,在厨房询问吃水等情况。走出厨房后,他感叹,“条件确实不太好,我们的工作还得加把劲啊!”
详细询问农户:
“有困难知道不知道找谁?
就在娄勤俭在王玉祥家暗访时,永寿县农牧局的帮扶干部碰巧进村开展工作。娄勤俭仔细了解有关情况后问:“你帮扶的对象还有没有更贫困的?带我去看看。”
在贫困户叶伟锋家里,娄勤俭仔细翻阅了他家的《脱贫攻坚帮扶手册》,上面记录着叶伟锋一家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具体帮扶措施等。当问到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时,叶伟锋说种了三十四五亩麦子。“地还不少呢。”娄勤俭帮他算了算,一亩地能收600斤麦子,按一斤1.1元的收购价,家庭五口人一年毛收入2万元,净利润下来也就1万元。
娄勤俭接着问他,家里的开销主要在什么地方。得知是供孩子上学和给刚去世20多天的老母亲治病后,又问:“有困难知道不知道找谁?”叶伟锋说:“找干部”。娄勤俭进一步追问:“你家的帮扶干部是谁?常来吗?你能不能叫上名字?”叶伟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能记住姓啥。”他想了想找到贴在墙上的一张纸,是“永寿县干部‘532’精准帮扶万户脱贫工作明白卡”,上面记录着帮扶干部庞阿萌的电话。
“村里有没有搞点儿经济作物?”娄勤俭询问村干部,村干部说试过种苹果,因为缺水失败了。他向在场的干部说:“看来你们得经常来”。临走时,娄勤俭又询问刚刚看到的帮扶手册上,家里年龄最大的人是1955年出生的,是不是老母亲?叶伟锋挠着头说,母亲是1944年出生的,家里没有1955年生人。娄勤俭说:“不对,我刚才确实看到上面有。”他又让人找来帮扶手册翻看,第一个记录的人就是1955年生,这才知道是填错了。
叮嘱扶贫干部:
“对贫困户退出要慎重,会不会再次返贫?”
就在此时,永寿县委书记闻讯赶来了。娄勤俭直接要求:“带我去看最贫困的村。”在永平镇底角沟村,县委书记带领娄勤俭在贫困户王存义老人家了解完情况,准备到另一户贫困户家时,娄勤俭环顾四周,指着不远处一户人家说:“我看这家房子比较差,再去这家看看吧。”就径直走了过去。
这是一户曾经的贫困户,户主刘俊兴2016年已经收到了“贫困户脱贫退出告知单”。娄勤俭向女主人苏连娃仔细询问了家里的致贫原因、主要收入和支出,了解了脱贫攻坚政策享受情况。他反复叮嘱县委领导和驻村干部,对贫困户退出要慎重,要看看收入来源主要是什么,是不是可持续,会不会再次返贫……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娄勤俭也不休息,简单填点肚子就继续驱车前往长武,在县委召开永寿、彬县、长武三县扶贫工作座谈会。由于会议是在路上通知,直到会议开始,还不断有干部进入会场。会议召开一段时间后,正在旬邑县暗访的咸阳市委书记岳亮也赶了过来。
“我今天主要来看看你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中央和省上的一些政策好不好落实?”娄勤俭让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客套语言,没有成绩汇报,三县领导和长武县几位乡镇书记单刀直入,汇报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政策衔接不到位的问题,扶贫资金分解使用的问题,贫困户不愿意搬迁的问题,会场上你问我答,气氛很是热烈。
反思扶贫工作:
“扶贫要克服急躁情绪
群众贫困要帮扶,首先得扶志”
“我们先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要脱贫?”娄勤俭表示,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是把脱贫当作一项日常工作,为了脱贫而脱贫,为了完成任务而脱贫,这是被动的。如果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从执政理念上来认识,从党的宗旨上来把握,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理解,把扶贫工作和当前正在干的事情结合起来,发自内心地推动脱贫攻坚,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但是仍有不少贫困群众生活不是那么好,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就要推进脱贫攻坚,把最基本的保障搞好。“我们党当前的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就不能让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掉队,脱贫是基本的要求。”
“但是脱贫要克服急躁情绪。”娄勤俭强调,一些干部推进脱贫攻坚有些急功近利,恨不得能马上就实现脱贫。退出贫困的标准要严格执行,要经得起检查。要让脱贫的群众能有持续的收入,绝不能过了几年又再次返贫。
“脱贫也不能大包大揽。”对县里同志提到的希望再出台一些针对贫困人口的大病帮扶措施,娄勤俭表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光是贫困人口。”要把大病帮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把财政资金当做扶贫的主要手段,兜底政策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看财政能不能兜住?财政资金只能是在其他手段失效时保底的。
“群众贫困要帮扶,首先得扶志,鼓励他们多干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娄勤俭说,扶贫就要激发群众摆脱贫困、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干、埋头干,绝不能养懒汉。
娄勤俭还指出,在脱贫工作中要做好政策衔接。比如,脱贫政策与普惠政策的衔接问题,移民搬迁政策与危改房造、“三告别”政策的衔接问题,等等。移民搬迁是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对一方水土能养活一方人的,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城镇化演进规律,通过少量的补贴,吸引群众规律性流动,不能为了享受搬迁政策而不顾群众意愿、生硬推动搬迁,也不能为了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而造成与普惠民生政策的不平衡。城镇化是个必然的进程,为什么有的地方产业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人口的聚集不够。
“我为什么主张修沿黄公路?”娄勤俭说,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交通条件差、粮食产量低,那里群众生活水平按照标准很多是贫困。但如果公路修起来,旅游产业就会发展起来,城镇、景点就可以布局。所以一定要顺规律而动。
娄勤俭强调,要注意扶贫资金的使用问题,“要真正用到贫困人口身上。”只要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可以适当对资金进行整合。比如要不要每个自然村都修公路?对非常偏远、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如果采取搬迁方式,使群众向城镇聚集,远比每个自然村都修公路花钱要少。
娄勤俭提到,有的县要求书记县长一年要去500个贫困户,这种指标不要有,容易造成形式主义,指挥官还是应当坐在指挥位置上,关键是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地。
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表示,经过调研,一方面,感到全省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市县两级一把手都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实质性建议;但另一方面,还要多学习、研究、运用、落实、宣传好政策。
咸阳市委书记岳亮表示,下一步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搞好移民搬迁和城镇化建设问题,紧盯目标,夯实责任,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向党中央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