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蔡馨逸)“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话说: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样便这样,我的脾性便这样。”5日,贾平凹操着浓重的乡音在《朗读者》中朗读了自己最新长篇小说《山本》后记中的片段。
“山本”,意为“山之本来”,书里写的也是秦岭山中的故事。《秦腔》《古炉》《带灯》……贾平凹的创作始终目光聚焦于他的家乡,通过书写历史潮流中的农村与城市,反映中国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
重于乡土、以现实主义见长、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陕西作家作品中独特的文学面貌与传统铸就了陕西文学的辉煌。“在看到陕西文学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事业面临着激烈竞争,陕西文学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在7日召开的新时代文学陕军再进军工作座谈会上说,现在文学陕军作品和过去相比,有“高原”缺少“高峰”的问题是最大短板;和过去陕西作家群相比,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泰斗不多,后续名家较少;和柳青等文学大家相比,一些作家还存在着浮躁之气。
庄长兴表示,推动文学陕军再进军要加强文学创作的规划组织,推动精品力作产生;以培养领军人物为抓手,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网络文学阵地;弘扬柳青精神,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坚持党的领导,深化作协改革。
在交流发言中,贾平凹说,陕西作家群体要有紧迫感、忧患感,不能自满、不能懈怠,要具有全球的、人类的视野,并真诚写作、潜心写作,将写作当作终生的事业,靠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