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作为中国革命圣地、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4月下旬的延安城乡,春光明媚,绿意盎然。红色圣地的大河小川上,一场任务艰巨的“千人治污攻坚战”全面打响。
延安市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打造绿水青山,铁腕治污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4月底,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普遍好转,5个国控监测断面监测数据显示无劣Ⅴ类水质,刚性治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问题为导向
限期消灭劣Ⅴ类水
延河等主要河流国控监测断面去冬以来连续出现劣Ⅴ类水质,今年2月底,延安市5个县(区)政府因水环境问题突出被相关部门约谈。
问题频出,延安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铁腕整改,作出“4月底前消灭劣Ⅴ类水质,年底前各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的庄重承诺,同时对市县乡各级河长宣布“此类现象再不能继续下去,不改变面貌就拿掉他的‘帽子’”。
3月12日,延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市河长制领导小组明确全市今年推行河长制工作要点,分别与各县区、各成员单位签订2018年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夯实各级责任。
接下来的2个多月内,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原则,延安市水务局等多部门联合在五大流域13个县区开展“千人治污大行动”。应急、长效措施齐上阵,初步形成了以流域为整体,以县域为单元,上下游统筹兼治,左右岸齐抓共管,部门、县区协同施策的良好工作格局。
刚性治标
重拳出击治污防污
“我们采用‘四个一’收集模式,即一村一个污水池、一村一个专管员、一户一担污水桶、一村一辆污水车;采取‘七个一起抓’措施,即市区一起抓、城乡一起抓、川道一起抓、山体沟道一起抓、门店住户一起抓、明排暗排一起抓、远处近处一起抓,确保污水不进河、行动没有死角。”宝塔区副区长、区副总河长王文忠说。
“临河的村民生活生产污水原本直排到文安驿川河,‘千人治污大行动’以来,政府为每户在屋后河道内修建了临时污水收集池存放每天排放的污水,镇上安排的污水收集车每周跑七八趟,用泵把全村排放的100立方米左右的污水拉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延川县文安驿镇公共事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杨金明说。
延安市各县区采取取缔污水直排口、建临时污水收集池、安装软体水箱、购置污水收集车、清理河道垃圾等一系列治水措施,把防污治标战干得热火朝天。
宝塔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柳林镇毛责沟总河长、镇党委书记栾小金要求新建排污渠32米,并在地下埋设30吨容量的污水收集罐,将沿河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引流到污水罐,统一拉运到污水处理厂。毛责沟岸边面馆老板郭军说:“3月后,餐馆周边环境改善了很多,再也没有臭味了,吃饭的人都多了。”
延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从各单位抽调干部组成5个督查组,以河流沿线的畜禽养殖户、直排旱厕、加工企业、农家乐等污染源为重点,采取封堵和控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严格督查整治。
“几个月下来,关闭或采取临时收集措施的排污口有409个,整治沿河近岸畜禽养殖264家,发出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2000余份,查处涉河违法案件62起,行政司法拘留19人。”延安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张拴林介绍。
系统治本
压茬推进长效考量
在延川县郑庄镇郭旗新村村口,一间玻璃房内摆放着近20立方米的金属结构河长制罐,全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汇流到这里后,进入地下埋设的沉淀池,经过预处理系统,流入罐内,污水以干湿交替的运行方式,通过综合反应降解污染物,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不但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还满足了农村灌溉用水需求。
目前,延安市共建有6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延川县还积极探索治污新技术,通过铺设石墨烯光催化网,对县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二次处理,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
跟延川县一样,延安市许多县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逐步建立系统治本的长效机制。
在宝塔区,冯庄乡党委书记、丰富川河河长南小明每周巡河一次,重点巡查沿河养殖场、煤矿、油矿等重点排污点。其中,2个养殖场已采用修建化肥池的方法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红安煤矿也按要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延长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李秀芬介绍,目前正在延河延长城区河道两侧,用混凝土浇筑截污箱涵,建成后可将延长城区的全部污水从河两岸引排到箱涵内,运输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长期解决县城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矿玲说:“消除了劣Ⅴ类,我们还要打长远仗,解决根本问题。目前,延安市以治水最终目标为导向,全力实施以排污口整治和清污分流管网建设为主的全流域截污工程,实现县城和沿河重点镇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确保今年年底污水入网、清水入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延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治污行动带来的生态福祉正逐步凸显,圣地延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绿水青山画卷也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