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高、干劲大、接地气、会讲话。”这是乾县政协主席对临平镇周家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燕飞同志的评价。
6月2日,正是周家河村“三夏”大忙季节,层层梯田一片金黄,收割机来回穿梭,正在忙碌地收获着小麦。记者一行来到村子,打听燕飞的住处,一位村民无意中说道:“燕书记年龄大了,一天上下往沟里跑,没有他,就没有我村的花椒产业园……”
见到燕飞时,是在原石牛社区的旧办公楼里。这天,60岁的他穿了件红色夹克外衣,显得格外精神、有力。社区撤后,人员都搬到下面10多里的临平镇去办公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旧办公楼,恰好成了他驻村扶贫的住处。“这么大的院子,只有我和两个扶贫同志在这里住,环境清净,咱是扶贫、看门两不误,乐到临平献春秋!”燕飞一句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
燕飞(右)向记者介绍花椒生长情况。
战马征途未卸鞍周家河村再出征
2018年3月份,燕飞从武功县焦胡村扶贫撤下来后,2019年10月份受聘担任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扶贫专干。
当时,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陕西要彻底解决关中旱腰带地区深度贫困村脱贫问题,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新兴纺织工业园决定于2019年7月向周家河村派驻扶贫工作队。
当时,“兵”可以抽出来,“将”由谁“挂帅”呢?园区领导经过认真研究、慎重考虑,确定委派扶贫工作经验丰富、曾在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黄桃扶贫产业的全省优秀第一书记燕飞担任队长,带领陈亮宇、张斗鹏两名队员再次出征。
“我们来时,前期在这里驻村扶贫的乾县市场监管局,已经做得很好了,缺少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块,村里没有高效的经济作物作支撑。我们确定了把脉问诊找穷根、对症下药解难题、产业致富奔小康的周家河发展思路。依据该村地处旱腰带地区、土地贫瘠、无主导产业的实际情况,工作队经过分析论证,决定将耐干旱、易管理、风险小、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经济作物种植,作为周家河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燕飞说。
随后,工作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并与乾县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对接,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并经村民意见表决,最终决定帮扶周家河村发展大红袍花椒产业,打造千亩花椒园项目,以产业发展力促脱贫攻坚。
栽下花椒树培植新希望
“去年8月份,园区领导带领镇村干部、村民代表70多人去韩城参观大红袍产业。当时正值花椒采收期,村民代表看到一亩地卖到两万元,大家信心百倍,决心回来后就流转土地。流转土地时,大家的问题又出来了,有人给了地后,给村干部打电话施压,说搞好了好说,搞不好了你等着,看我怎样跟你算账!一时间,干部也有了畏难情绪,也不愿意搞这个产业了。也有人回来变卦不愿意搞了,工作怎么都做不通,千奇百怪,啥问题都有!”燕飞说。
2019年11月15日,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精准扶贫周家河村“千亩花椒园项目”启动仪式在周家河村举行。
为了增强村民对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保障千亩花椒园项目顺利实施,工业园与市财政部门积极对接,多方筹集资金54万元(其中工业园出资38.88万元),作为项目建设启动资金,主要解决第一年建园和第二、第三年聘用技术人员及生产管理等费用。同时,园区积极对接乾县扶贫局、临平镇政府,争取2020年1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用于建厂房、买设备,给产业园修通了宽4米、长3488米的砂石路,将产业园内的坡坡硷硷、岭岭坎坎都打通了;另外还在村内铺设了1842米的排水沟,改变了村民居住条件。这些都是花椒产业开展以来,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水利、农业、林业等单位给予很大支持的结果,也促使周家河村的面貌不断发生着改变!
乾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彩霞(左三)来到周家河村花椒园查看苗木生长情况。
村民王争军回忆道,在栽植花椒动员大会上,燕飞站在群众中,响亮地提出了“坑挖深、水浇饱、苗栽正、土堆好、嫑偷巧”的“15字”栽植方法,群众好记易懂,容易上手,便于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燕飞亲临西农大凤县花椒试验基地,在魏安智(左)专家的陪同下进行参观学习。
周家河村主任米群虎告诉记者:“当时,老燕背回来了38万多元,联系西农大在凤县的花椒试验基地,以低于市场价格购回优质苗子,11月份开始组织村民进行栽植。因为花椒苗命短,运到地里满是带土的疙瘩。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顾不得歇息,首先抓苗子,抓成活率,连续多日奋战在生产一线。而老燕一头操心地里栽植,一头还在不停地联系十三香、重庆火锅店和甘肃客商,操心未来花椒的销路。”
花椒树栽植期中,燕飞每天泡在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去年11月份,为了御冬,工作队又组织群众将那一株株小花椒苗用土堆埋起来。当看到那一个个像小金字塔似的土堆时,燕飞感慨地说道:“咱栽的是希望,成的话就发展成了群众的利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不成的话,这些土堆起来,就是我的坟墓!”
据了解,截至去年11月份,在工作队的组织带领下,全村162户参与了花椒种植,流转土地606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01亩,未脱贫户10户24.7亩,花椒栽植全部到位。
“千亩花椒园项目”成为党员干部的实训基地。
“从挖坑、栽树、打药、除草,每个环节都要操心。我们从606亩地里抽出10亩,作为园中园,作为丧失强劳动能力贫困户务工基地和党员干部实训基地,由工业园直接管理,来指导千亩花椒园如何作务。这样可以把责任、政策、帮扶、监管扛在肩上,园中园所得收益全部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鼓把劲、加把油。”燕飞说。
创新扶贫模式 壮大集体经济
陈亮宇是扶贫工作队最年轻的成员,来到周家河后,他主要负责党建和外务。小陈经常跑市县有关部门,联系业务,筹措资金。6月份,他在市财政局已经落实农村阵地建设资金15万元,有了这笔资金,村委会的面貌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扶贫工作队成员张斗鹏(左)、陈亮宇在成熟的花椒园查看生长情况。
张斗鹏是扶贫工作队一位年轻的成员,一直在村上搞内务和花椒产业园建设。自从跟随燕飞进驻周家河村后,节假日很少回家休息,现在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周家河人,黑了,廋了。
张斗鹏告诉记者,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充分调动周家河村村民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他们大胆创新,科学推行“二三四工作法”,即两个坚持(坚持抓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个转变(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充分结合周家河村实际情况,精心打造了以村民土地入股托管、村委会成立公司对项目全面运营管理、注册梦桃花椒商标、打造特色区域品牌、统一集中销售、利润分配采取村提留、村民分红按约定执行的扶贫致富新模式。
“只要是村民看到希望,他们都会去做;村民三年免费将土地提供给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将村民土地经营权收回来,交给经济合作社经营,村民农闲时可以到里边务工,来增加收入。”村主任米群虎在一旁补充说。
据了解,通过这种扶贫模式,让村民参与其中,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产业脱贫的信心和动力,而且乐享土地流转、花椒园务工及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项目从去年开始实施,预期2024年收回投资成本,2025年进入盛果期,经济效益将很可观。
村民正在种植丹参。
今年,扶贫工作队通过林下套种中药材丹参、建立大红袍花椒苗圃等,积极引进帮扶资金50万元,村民务工收入增加10万多元。
梦桃精神传承人 守望花椒战脱贫
赵梦桃小组是以全国劳模赵梦桃的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1963年以来,赵梦桃小组历经企业改制重组、搬迁入园等发展历程。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作为梦桃精神传承基地,始终坚守纺织报国的初心使命,在园区,他们以劳模精神建组育人,始终秉承梦桃精神代代相传;在周家河,他们以花椒园创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契机,看集体智慧如何在产业扶贫中建功立业。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赵梦桃小组亲切回信,勉励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午,记者一行跟随燕飞来到花椒园基地参观,在沟风的吹拂下,花椒幼苗嫩叶正在茁壮成长,有几棵小树,已经结出花椒豆,急不可待地显示着自己的雄心;小树旁那一株株开着紫色鲜花的丹参,也在微风中向我们频频招手,展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燕飞(前中)向记者介绍情况。
站在周家河的坡梁上,燕飞遥望着远方,动情地说:“我们在学习习总书记对赵梦桃小组的亲切勉励时,深刻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工作中要创新、要奉献、要精益求精、要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含义。所以,我们在周家河村干群众想干而干不成的事情,经过慎密考虑好之后,决心抓村集体经济建设,牵着村集体这个牛鼻子,让它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我常告诫大家,作务时一定要精心、要认真,这里埋的是希望,失败了就是我们的坟墓!所以,打胜仗先扎好败营,你豁出去了,才能下功夫,才能去拼搏!”
到2025年,花椒园进入盛果期,我们才能看到收获,这悬着的心才能落下来。期间这几年,燕飞带领的扶贫工作队主要抓园区管理和花椒深加工项目的落地,为拉长产业链还在日夜奔波着……
临平镇党委书记张耀军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在燕飞同志的带领下,切实把梦桃精神从园区带到了周家河,将扶贫扶志扶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心中;他们帮助周家河成立了花椒产业园运营公司,由村集体自主经营,科学规划生产经营模式,防止了村集体经济的流失;同时,帮助周家河申请注册了“梦桃红”产品商标,打造产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用实际行动让梦桃精神在周家河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让周家河村的乡亲们过上像大红袍一样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作者:张新龙 吴武刚 黄河 车向斌 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