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兴平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增强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猛药”,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
借力用力,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动能。该市借“三变”改革之力,全面激活农村各类生产经营要素,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释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动能。认真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延长30年政策,加快建设12个镇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立足兴平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集特色种植、观光休闲、体验采摘为一体的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启动建设树上干杏产业园、航天农业博览园、秋葵小镇项目,提升改良辣蒜3000亩、设施蔬菜2000亩,因地制宜发展樱桃、中药材、黄花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5000亩,规划引导和开发打造了1.7万亩的兴渭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带。
搭建平台,让特色产业发展迸发活力。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措施,按照“资源组合、抱团成社、互利共赢”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引导、激励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等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贫产业,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注重抓住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示范和引领,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运营新模式,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组建合作社,新增省咸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有力促进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农民增收。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6个,专业合作社279家,家庭农场138家,涉农大中型企业130余家,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
投入科技,为特色产业发展插上翅膀。为保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实现高标准、有质量、上水平,该市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分批次相结合等方式,一方面,组织贫困产业户,赴杨凌、三原等县区实地参观、感受和学习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依托“流动课堂”,利用农闲、双休日等时节,聘请西农大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答疑解惑,将教学资源巡回送到农民学校、教学点和合作社、田间地头,为该市的休闲农业、设施果蔬、农产品电商等特色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同时,组织具有技术特长和具备产业发展带头能力的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全力保障相关扶贫政策宣传到位和“农业科技大餐”同时送达,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促使贫困群众“有技能、可就业、能致富”,真正拔掉“贫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