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3个月新增注册资本过千亿
(李文化)陕西自贸试验区于今年4月1日挂牌至6月30日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各项创新试点任务落实,新增注册资本已过千亿元人民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最多跑一次”改革见成效 管理事项下放委托逐步推进
由陕西省工商局牵头组织,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在市场准入环节实现了“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将企业注册时间由过去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部分企业注册可在1天内办结)。西安市将联办事项扩展到19项,并推出了702项“最多跑一次”行政效能改革。杨凌示范区将片区“一口受理”服务大厅服务职能拓展到全区13个商业银行网点和6个工商所,方便企业就近注册登记。截至6月30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3028户(其中外资企业28户),新增注册资本1167.6亿元人民币。
同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由陕西省编办牵头组织,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和“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扎实推进向自贸试验区下放委托213项省级管理事项(其中,下放36项、委托177项)工作。截至6月25日,下放事权已落实32项,委托事项已签订委托书151项。另外有3个部门的2项下放事权和8项委托事项已完成沟通对接,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同时,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方案即将出台。
各片区争相出台优惠政策 千亿级投资项目落户自贸区
三个月以来,陕西自贸区各片区认真贯彻国发5号和国办发7号文件,紧紧围绕自身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西安市围绕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出台了“23条人才新政”。杨凌示范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中心,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策划包装了54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推介宣传。西咸新区发布了总部经济、航空产业、能源金融贸易等五大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企业入驻。
据统计,丝博会期间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共签订了117个招商引资合同项目,投资总额2495.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22个,投资总额22.6亿美元。海航现代物流、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综合项目、世界苹果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投资项目和交易平台落户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并依托全陕西省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创建了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便捷综合服务。
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提升 特色创新试点任务启动实施
6月30日,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后,今年三季度即可实现外贸进出口企业全部上线通关。在西安海关的积极争取下,海关总署已出台了支持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5个方面25条具体措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探索保税监管新模式,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在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购物中心设立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交易基地,支持企业在德国法兰克福、帕西姆国际机场设立海外仓。既西安港进口肉类、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相继运营,前不久西安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准,为陕西对外开放和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开展特色创新课题研究。西安市研究筛选了26条创新举措,“舱单归并”“大包过机”等货物通关便利化创新试点任务已上报商务部。杨凌示范区探索建立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评估、联合验收”的“两多两联”项目审批制度创新工作模式,并研究提出了18项创新试点举措。西咸新区围绕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等,提出了6项创新试点方向。
此外,陕西省委省政府级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订出台了《关于成立自贸试验区工作专题组方案》《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总结评估推广工作制度》《自贸试验区建设督促检查工作机制》等工作制度。对《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改革试点任务进行了全面分解,建立了工作台账和责任台账,各有关部门和片区正在制订具体落实方案,逐项推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