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每一个孩子完整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延安市教育局坚决筑牢教育脱贫底线,以“责任控辍、制度控辍、监测控辍、关爱控辍、帮扶控辍”为抓手,健全体系、夯实责任,多措并举、精准保控,确保了全市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建立了“政府—教育”双线目标管理制,夯实县(区)长、县(区)教育局长、镇长、村主任、校长、家长、师长“七长”责任,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要求,并将控辍保学纳入“军令状”重点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考核,实行领导联系包抓制度。定期召开县(区)局长会议就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阶段点评,摆问题,列清单,落实整改任务和时限。各县(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逐级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控辍保学基本制度。建立并完善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日考勤、周月报、季点评”制、台账销号制、辍学报告制、责任督学制、专项督导制、结对帮扶制、家访登记制、群众监督制、信息公开制等十项工作制度,县区、学校自上而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意见等配套文件,从制度保障到措施落实都有章可循。同时,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回头看”活动,认真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常态化。
三是加强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构建三级同步监测和三类重点监测体系,依托两个平台(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平台和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平台),重点监测两个地区(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一个学段(初中学段)、五类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少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和残疾少年儿童),市、县、校三级同步监测,形成动态监测工作常态。在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坚持每月市级专项督查。2018年春季开学以来,延安市教育局组织13个督查组深入县区3次,随机抽查暗访县(区)学校150余所、贫困家庭390户。同时,强化与公安、残联、民政、乡(镇)政府、村委会沟通对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对核查工作,精准掌握每一名建档立卡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确保信息数据共用、动态掌握精准、查漏补缺及时。
四是落实特殊教育入学政策。认真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我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整体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入学前登记,分类统筹安排入学,特别是不能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残疾儿童,按照“一生一案、医教结合”的原则,落实到校、落实到人,负责开展送教上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残障学生接受教育,不漏一生。2018年春季学期,全市排查落实送教上门残疾儿童589名,落实负责送教学校158所学校、教师528名。宜川县云岩小学教师韩宝成、王璐莹、苏飞专门为脑瘫患儿制定送教方案。
五是深化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延安市19917名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农村低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等贫困家庭学生26102人建立了结对帮扶联系,明确以“关心学习、关照生活、关注成长”为帮扶内容,落实三个一要求(每月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一次、每学期家访一次,做好帮扶并完善日记录),夯实三项责任(政策宣传责任、资助落实责任、控辍保学责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子女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求学上进的信心、决心,鼓励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