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百优计划"初见成效 助力"文学陕军"再进军
本网讯(李文化 报道)7月24日上午10时,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平介绍了"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简称"百优计划")相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陕西文学院副院长王维亚。
笔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百优计划"由省作协具体负责,自2016年下半年正式实施以来,入选的"百优作家"珍惜机遇,加倍努力,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与评论界的好评。该项工作也在中国文学界广受瞩目。
陕西"百优作家"经过各位导师举荐、各地市推荐等程序,又经过几轮投票,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首批74名优秀中青年作家。其中小说创作44名,散文创作11名,诗歌创作11名,报告文学4名,儿童文学4名。
所遴选出的这批作者,按年龄、分层次安排,引导他们努力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60后、70后作家主攻长篇小说、个人专著,承继陕西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的优良传统,打造"陕西制造"长篇小说品牌。80后、90后作家主攻文学期刊,大量发表中短篇小说,助推他们走向发表、转载、收入年选、进入年度排行榜、获得年度奖项的良好程序。
据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平介绍,省作协始终把抓好"百优计划"的工作放在"文学陕军"的队伍建设和寻求突破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精心谋划,点面结合,经过实施与摸索,一系列扎实细致的工作,"百优计划"初见成效,"百优作家"勤奋努力,追赶超越,写作态势良好。仅2017年,出版重点个人作品单行本68部,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800余篇(首),有100余篇(首)转载、收入年度选本等,获国家级、省级以及刊物专项奖励30余项。
"文学陕军"新梯队初具规模。60后、70后作家成为文坛主力和中坚力量,周瑄璞、王妹英、杜文娟等相继推出新作《多湾》《得城记》《红雪莲》;80后作家成绩突出,受到文坛广泛关注,周子湘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发表小说,并被《小说选刊》转载,入围《小说选刊》2017年汪曾祺华语小说奖。杨则纬的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获得《中国作家》剑门关年度奖;90后作家跃跃欲试,初见成绩,范墩子、王闷闷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陕西文学院副院长王维亚介绍了“百优计划”对陕西文坛未来的影响。我省推出的“百优计划”是一项非常有广泛意义的坚实的人才工程。同时,还有许多的扶持计划和措施,相信通过作协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有优秀的文学人才涌现出来,一定会有反映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推出。
下一步,省作协针对"百优作家",制定了详细的服务管理工作规划,在业务培训、深入生活、文学交流、作品出版、研讨推介、评奖报送等方面,对"百优计划"的作家相应倾斜,予以重点关注,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与业务指导,帮助他们走出陕西,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