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精准扶贫认识和把握当前精准扶贫形势,科学总结和大力宣传陕西秦巴山区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和实施路径, 2017年7月,长安大学“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宁强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初识羌城宁强:小城故事多
7月11日,伴随着厚重的沥青味和压路机的轰鸣声,实践队踏足了宁强这座小城,先后走访了宁强县扶贫开发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
“针对不同的需要被扶助群体,政府有不同的方案和政策。”扶贫局综合科科长梁春华为实践队解释道。梁科长从助学、助老、助残、助医、项目扶贫等方面为实践队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我们这儿的扶贫工作在全国还拿了很多金奖哩!”广场偶遇的公安局退休老干部马文清自豪地说,“像前些时候的政府鼓励并补助异地搬迁,村民原来住在高山,又艰苦路又不好走;现在搬到平原地区,交通方便了,发展也快了。学生上学原来走路要走半天到一天,现在就很方便啦!”
“国家计划让咱们2018年脱掉贫困县的帽子,现在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开出租的张大哥说道。
而根据走访发现,当地有许多茶场和香菇种植基地,这些茶场和种植基地正是当地进行产业扶贫的成果。
马文清老人向队员们讲述宁强扶贫的故事
深入生产一线:经济就业同增长
“这里生产的比如华为和vivo手机充电线里的小磁片会售到全国。”为实践队介绍生产的员工王梦瑶说道,“为了让员工感觉到更温暖,产业园这边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拔河比赛;每个月也会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举办集体生日会。”
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机器运行的吱喳声和工人一气呵成的动作相得益彰,各种流水线工作有条不紊地生产各种小零件,偶有孩子乖巧地在工作的家长旁边玩耍。
“自从在村子里有了产业园,就不用到外地打工了,每天能回家和家人相聚,孩子也可以自己带!”在与产业园工人沟通的过程中,产业园工人开心地与实践队分享自己的心情。
国家扶贫不断深入,除了给予产业园经济支持外,政府还大力宣传吸引投资方、谋求发展,使得生产物资有更广阔的市场;对于贫困户,政府还会定期对其进行经济或物资上的补助。
产业园工人与队员分享在产业园工作的心情
养殖谋出路:依托农村资源
“扶贫做的好的?那得数二道河村!”被问到扶贫工作卓有成效的村子时,大家都对二道河村的扶贫工作表示了极大的认可。
二道河村早年是一个十分贫困的村子,而如今开展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村志编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摘下“贫困”的帽子。
跟随村委书记彭波等人来到二道河村产业扶贫典范——野山花中峰养殖合作社,呈现在队员眼里的是这样的景致——色彩错落有致的野花丛中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蜂箱,蜜蜂挥动翅膀微小的“嗡嗡”声夹杂着阳光的芬芳,淡淡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着。
“这个合作社是由20户贫困户承包的,目前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除了养殖蜜蜂,还有其他的产业,比如娃娃鱼养殖,猕猴桃、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较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的速度。”彭书记为实践队员讲解道。
“咱们这房子原来都快塌了,属于危房,后来政府又出资给重建了,给咱解决了安全住房的问题。现在咱们扶贫项目的办公室也放在这儿了,以后还可以发展农家乐。”蜂农指着养殖基地旁一座整齐的房子喜滋滋地说,“虽然每年只采一次蜜,但是现在收入都比较稳定了,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如今蜂蜜销售虽然主要由政府扶持,但还存在着渠道不广泛、不稳定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得到而解决。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政府通过大力支持发展养殖、种植来对当地贫困户进行科学的产业扶贫。而目前,除了二道河村,宁强县各村的种植、养殖都也已初具规模,整个县的生产、养殖和种植呈现出一派生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宁强县真的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能够美滋滋地过上小康生活。
蜂农为队员展示蜜蜂
此外,宁强县高铁站的即将完工也将为宁强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在了解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实状况的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将在宁强县走访调研时搜集到的农业扶贫资料与科技扶贫知识普及给每家每户,让当地居民更加了解扶贫政策。
实践队员表示,这次的实践收获颇丰。开展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大学生真的应该出社会走走看看而不是只会坐在教室里学习。我们应该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既要读懂学校的有字之书,更要研究‘社会’这本无字之书。”队长任秉丛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