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厅:内生动力的核心是产业扶贫
(李文化 )9月13日下午15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陕西省农业厅党组书记、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文引学出席,介绍“认真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是各级各部门贯彻的主要任务。当前,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五新”战略任务,科学谋划,真抓实干,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持续发展。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增长8.4%;夏粮总产达到481.9万吨,为本世纪以来第二高产年份。
过去,一家一户生产主要解决自给自足问题,面向现代农业生产、面向市场需求,就要有新的主体带动,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再说新业态。新业态是以市场为导向,向社会就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领域和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形式拓展,目前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农民家门口办农家乐、家里开网店、园区务工创收等不断涌现,这些新业态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把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四大要素组合,运用金融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首先,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各种要素聚集,集成先进科学技术,体现规模效应和三产深度融合。对已命名的362个省级园区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放大园区经济效应,发挥最大效益。其次,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农业板块,按照省政府要求,先后与农业部多次对接,召开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省部座谈会,邀请一批重量级大企业赴杨凌考察,进行项目投资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并向自贸区下放(委托)行政许可20项,农业领域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开展。确权颁证加快了农村土地市场化流动,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提供重要基础。推进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全省19个县和357个村开展试点,持续推动贫困地区产权改革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加快生产关系变革、释放农村生产力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今年以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农业厅按照“产业覆盖、技术帮扶、主体带动”,坚持“精准”二字,提出并推行“3+3+3”产业扶贫思路,围绕产业长短结合、一二三产结合、扶志扶技结合“三个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扶贫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电商物流园区“三种园区”,推广支部引领型、龙头带动型、科技帮扶型“三类模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2大类 8种主导产业和6大类27种“小众产业”。积极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切块下达5.4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到56个贫困县,平均每县1000万元左右,由贫困县自主安排,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指向性。在延安成功承办了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大范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功夫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污染国控监测网络,一半以上的农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持续打造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现在的乡村变得更美了,山变得更绿了。
围绕产业扶贫,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抽调厅系统100多名农业干部下沉到56个贫困县52个贫困村,开展百名干部下乡联县驻村抓扶贫,了解情况,解剖麻雀,给每个帮扶村安排不低于3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