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11月6日,南边秦岭巍峨,北边渭河高悬,加上地处华阴、华州“二华夹槽”凹地,陕西省渭南市赤水镇王里渡村每到涝季,村民们就早早搬上河梁大堤。然而,今年秋汛,渭河水位持续上涨,村民王林娃却在家中气定神闲观雨景。窗外,通过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滩面整治后变得一望无际的少华湖,不急不躁地将滚滚洪水尽纳怀抱。
近年来,陕西将人力工程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流域生态建设和水系联通联控联调相结合,柔性治水,少华湖、方山湖、太华湖、柳叶湖、宝莲湖,在渭河与秦岭间一字排开,形成蓄滞洪区,将年年直接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洪水猛兽驯服得温婉迷人。
不仅“留下水”,还要让水“活起来”。走进许多村庄,记者发现,消失很久的涝池恢复了。“每座涝池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湿地。”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陕西已全面启动农村涝池整治工程,截至2016年,全省已建成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625座,建设省级示范点80处,2017年已建成涝池987座。
不仅留下水“支农”,还要让留下的水“润城”。雨停了,少华湖荷花摇曳,芦苇婆娑。据了解,蓄滞洪区五湖湖面面积将达到1.3万亩,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林娃和乡亲们还在这里做起生意。“每天卖个凉皮就能赚百十来块钱。”王林娃乐呵呵地说。在西安,昆明湖、渼陂湖等一系列治水工程次第展开。得益于地下水的回升,倾斜的大雁塔逐渐“回位”。
不仅让留下的水活起来,更要让水在全省“流开来”。陕西省近年来围绕“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规划全面建设全省水系。省内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目前秦岭输水隧洞正以每月超过1000米的速度掘进,建成后每年可将1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从秦岭以南调入关中。引汉济渭办公室总工程师张克强说:“通过引汉济渭,形成水网相连、水系相通、水脉相承的格局,让水在陕西全省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