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作者:郑成瑞)今年是敬爱的习老诞辰一百周年,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富平是习老的家乡,也是习老革命生涯的起点。一百年前,习老出生在富平淡村镇一户普通农家,他13岁加入共青团,踏上了76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把毕生精力和满腔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人民领袖习仲勋
习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投身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他先后为延安把守南北两面大门,经略西北,转战千里,肩负重任。早在1943年,毛主席就以“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相赞许。作为家乡人民,我们将时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坚决克服“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牢固树立“富平工作无小事”观念,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自觉维护富平形象,唱响“热爱富平、维护富平、建设富平”的主旋律。
30多年前,习老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倡建经济特区,在南粤大地“杀出一条血路”,带领广东先走一步,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作为家乡人民,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习老实事求是、开拓担当、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注重调查研究,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破除老思路、摒弃旧观念,积极进取、革故鼎新,让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每项工作的过程中,以思想大解放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习老是群众领袖,是人民功臣。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是习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赞誉习老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作为家乡人民,我们要牢记习老“把屁股端端正正坐到老百姓这一方面”的明确要求,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刻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同在一个锅里摸勺把,围在一张饭桌用碗筷,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把群众路线教育调研中群众提出的子女上学、看病就医、保障住房等实际问题切切实实解决好,让老百姓都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幸福。我们要带头模范执行“八项规定”,对照“四风”问题,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顿活动,抓好细节落实,注重过程控制,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习老生前时刻牵挂着家乡的人民群众。1958年9月,习老在西北考察期间回到家乡富平,深入工厂车间,走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亲切交谈,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在两天时间里,接连视察了十余个单位,足迹遍及半个县。他在给县级机关干部、区乡党委书记、教员、农村代表等1300多人作报告时,针对日益显现的浮夸风,严肃地告诫大家:“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作风,敢想敢干也得讲科学精神,浮夸风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1961年,富平的灾情已经十分严重。习老接到家乡群众的来信反映,他当即将来信批转陕西省人委,请省人委了解情况,妥善处理。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召开之际,习老把参加会议的富平县委领导同志接到家中,详细询问受灾情况,他严厉地指出:“再不下茬抓好生产,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年初夏,正值青黄不接之际,习老又致信富平县委,提醒不可疏忽大意,要求把返销粮问题当大事来抓,分配要公平,不要让群众饿肚子,他要求县委带领党员和干部,与群众共渡难关,说:“做工作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切切实实,踏踏实实”。及至晚年,每当听到家乡的每一个发展变化,他都为之感到无比的高兴和由衷的欣慰。作为家乡人民,我们一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进程,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推进园区、景区、城区“三区”建设,永葆生机与活力,用实际行动和富平发展的实绩告慰习老。
知晓习老的革命征程,弘扬习老的革命精神,是一代一代富平人的光荣传承。像习老那样热爱家乡,热爱人民,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心声;像习老那样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追求;像习老那样顽强奋斗,百折不挠,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像习老那样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
习老是81万富平人民心目中永远的骄傲和自豪,习老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最强大的推动力。当前,富平正处于绿色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三个陕西”建设、“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构想和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规划、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多轮机遇叠加,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建设“美丽富平”、实现“富平梦”正当其时。我们将继承习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崇高风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信访案件、贫困村等制度,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不懈怠,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毅力,切实把富平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缅怀习老最好的方式,也是我们矢志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敬爱的习老,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作者系中共富平县委书记郑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