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某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在院中晒太阳。
2018年年末,我省常住人口3800余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有670余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7%。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由此带来的老龄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有效解决如此庞大人口的养老问题,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对我省乃至全国而言都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挑战。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要解决好几百万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有效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引入多元力量,构建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多样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当下我省正在探索的方向。
健康养老难在哪里?
“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与把孩子送进孤儿院有什么区别?这是不孝。”当张文提出想把奶奶送到一家新建的民办养老院时,张文的父亲冲她吼了起来。张文的奶奶今年84岁了,虽然身体没有大毛病,但是日常做饭成了问题,家人们都各有各的工作,无法时刻照管。张文通过朋友打听到一家民办养老院,本打算自己付钱,让奶奶在那里安享晚年,也为父母减轻负担,谁知这个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虽然现在人们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但送老人去养老院仍然是许多家庭不愿意作出的选择。省统计局2018年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2.8%的老年人选择去养老院养老。
过去,养老院大多数是政府的福利机构,住进养老院是政府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老人的兜底保障。即便是如今养老理念与国际接轨,养老产业逐渐市场化,但是延续至今的传统,仍然影响着个人和家庭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由于养老机构资质和硬件设施、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现有条件下政府监管不够等多种原因,老年人在养老院难以得到很好照料甚至会遭受虐待的事情偶有发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成为许多老人抗拒养老院的重要原因。
李女士的舅舅老赵今年老房子拆迁,老赵无处可去,李女士便联系了老赵所在地的一家公立养老院。她告诉记者:“我去看过了,那家养老院环境挺干净的,给他安排的双人间,同屋的也是个健康的老头。公立养老院的价格相对便宜,他的退休工资也够了。”然而,老赵却十分不配合,入住的第一晚不肯睡觉,影响同屋人休息,护理员无奈半夜给李女士打电话。“养老院打人,我不住!快把我接走!”老赵在电话里对李女士说。李女士只好第二天一大早接走了老赵。护理员无奈地向李女士解释说:“我们没有打人。”
“我想把他送到这家养老院,也是因为他们跟公立医院都有合作,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随时就医问诊,医疗保健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李女士说起了她的种种考虑。的确,在大健康时代下,养老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伴随着安全、舒适、医疗、康复、保健等种种需求,单一依靠子女的传统家庭式养老已经逐渐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多样化需求催生多元化服务
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特殊护理和专业人员照料,高龄老人需要日间生活照料,患有慢性病、老年病的老人需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服务,独居老人需要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老年生活各有各的困难,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
针对这些现状,国家层面上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向社会力量敞开,让民办养老机构成为养老市场的有力补充。
12月4日,记者在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的一栋5层小楼内见到了80余岁的李福才老人,老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家名叫瑞泉养老的民办养老机构住了4年。李福才老人住在一个带卫生间的单间,小小的房间里有一张单人床以及单人沙发和柜子,还有壁挂电视机等,墙上挂着老人和家人的合影,窗台上摆着老人养的一排盆栽花。李福才老人告诉记者:“住在这里很好,每天生活规律,吃喝都有人照料。”记者了解到李福才老人每月在这家养老机构的费用是4000余元。
“我们和碑林区合作,为社区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老人可以选择住在这里,也可以住在家里,我们有送餐、家政、医疗等上门服务和线上服务。”陕西瑞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婷说,“我们接收失能、半失能、临终关怀等各种类型的老人,费用每月2800元到8500元不等。助疾、助医等上门服务可以签订一年合同,收费365元,也可以按照单次服务收费。我们提前一周会公布菜单,子女可在APP上为父母订餐,每餐10元—16元不等。”
尽管瑞泉养老的服务面对的是中端市场,收费也并不低廉,但是,目前这家位于碑林区的嵌入式养老机构仍然没有盈利。“我们这个点儿,有近20名医生,30余名护理人员,共70余人,他们的工资加上房租、水电、运营费用,一个月的成本近50万元。”张婷说,“好在每年政府都会给我们400万元左右的补贴,用于建设和运营。”
在更多面向低端市场的民办养老机构里,记者了解到由于资金紧张、面积有限、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人员缺乏相对技能等原因,入住老人难以得到差异化护理和照料,更多特殊化、个性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一些互联网平台和智能产品也进入了养老市场,通过技术解决部分养老问题。
在西安市新城区爱心护理院,记者了解到一个“三三联动”智慧居家养老平台。该平台聚集了医院、养老和托老机构、家政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为养老院、护理院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并且联动社区,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工作。
瑞泉养老机构的助疾服务也是依托一款智能腕表进行的。“老人戴上智能腕表,通过老人和儿女的授权,我们就可以监测他们的健康数据,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可以用智能腕表一键报警,我们平台就能立马收到,拨打120的同时,派专人上门。”张婷介绍说。
去年10月,咸阳市探索建立了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这是一种互助养老的形式,服务人员通过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公益服务,获取积分存储到“时间银行”个人账户,并可以提取积分兑换别人对自己的公益服务。
通过创新发展“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我省推动建设了一批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高效、快捷、物联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为老年群体提供新型养老解决方案。
目前,我省已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机构1万余个,养老床位21万余张。同时,我省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出“嵌入式家庭养老服务”,拥有各级医养结合示范点200余个,逐步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健康养老标准化建设滞后、服务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