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孙洽熙:为师继绝学,踵事而增华

www.xibuxinwen.com.cn(2025-10-24)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孙洽熙 |

他是黄元御系列医籍的主要校勘和执笔人,用5年时间将清代医家黄元御散落的医籍逐一考据整理出版。在之后的几十年,他坚守初心,躬耕力行推动黄元御学术思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就是黄元御第六代传人孙洽熙

 

黄元御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医术精湛,独成一派,活人无数。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陕西省著名中医麻瑞亭(1903—1997)用一剂“下气汤”让黄氏医学在三秦大地名声斐然。等接力棒传到第六代传人孙洽熙手中时,黄元御医学已流传200多年,但仍面临蒙尘的困境。

“老师有两大夙愿,一是搜集、整理、出版黄元御医学全书,二是将他的临床经验和医学建树整理成书。”在麻瑞亭的殷殷期盼下,陕西省首届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孙洽熙一生都在致力于做好这两件事。

一次选择,走上悬壶济世之路

孙洽熙与麻瑞亭同为山东安丘人,出身耕读家庭,幼时因为生计与姐姐相依为命,辗转东北、西北等地,几度辍学,读书之路颇为坎坷,直到遇到了学医之路的“贵人”麻瑞亭。

“你跟我学医,学好了,能用一辈子。”1961年,孙洽熙因家庭成分原因而高考落榜。正当他迷茫之时,经麻瑞亭提点,他熙报考了最后一期五年制的“西安市中医学徒班”,并拜麻瑞亭为师。

对孙洽熙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

当时麻瑞亭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因为擅用黄氏绝学“下气汤”,在西安很有名气。在学徒班的5年时间里,孙洽熙一直和老师麻瑞亭学习生活在一起。上课之余,孙洽熙随其左右侍诊抄方,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将麻瑞亭在学术临床中总结的、十分具有黄元御医术特色的诊疗体系根基夯实筑牢。

1967年,27岁的孙洽熙从学徒班毕业,被分配到陕北榆林县芹河公社卫生院,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孙洽熙的临床经验迅速增长,对黄元御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1978年,为更好地传承老中医临床和学术经验,国家自上而下地推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麻瑞亭选定孙洽熙为学术继承人,经政府批准,孙洽熙调入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自此,他一边跟随麻瑞亭出门诊,一边搜集整理学术和临床经验。至今,85岁的孙洽熙仍坚持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出专家门诊。

一间小屋,考据勘校黄氏医学典籍 40多年前,想要获得一本黄元御书籍相当困难。而让黄元御医籍流行于世,离不开麻瑞亭和孙洽熙孜孜不倦的努力。

早年间中医界仅流传《黄元御医书八种》刊本,《黄元御遗书三种》据说失传已久。“我在上学徒班时就通过信函等多次向全国各大中医院校图书馆及各地大型图书馆发出搜集《黄元御遗书三种》的信息”,孙洽熙感慨,整个搜集过程较为艰难。

直到1982年,国家制定了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从海内现存的一万余部中医古籍中选出196种进行整理,《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也在其中。麻瑞亭申报承担了该任务,但其已80岁高龄,校勘整理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孙洽熙的肩上。

这是孙洽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自从接过担子,这40多年,他都在潜心整理黄元御系列医籍。

中医古籍校勘整理是艰苦且又繁杂的工作。孙洽熙将从南京、北京、杭州等地复制的《黄氏遗书三种》《黄氏医书八种》数个版本和数个单行精刻本、精抄本进行试校。当时没有电脑,点校工作全靠手抄。一年365天,孙洽熙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2点。一开始没有独立办公室,办公环境嘈杂,后来在各方支持下,终于有了一间独立办公的屋子。于是一张桌子、一支笔、一台吊扇,就构成了孙洽熙看诊之外的主要工作环境。

5年,1800多个日夜的精细校勘,170万字的《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校勘本)整理工作终于得以完成,并于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黄氏医籍的现代通行范本,也是该书问世以来的首部标准本,出版多年来,经数次翻印仍供不应求,1992年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

“老孙这一辈子都在和中医古籍打交道。”孙洽熙妻子感慨地说道。在完成《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后,原卫生部将《河间医案》等数部中医古籍的校勘任务下达给孙洽熙。此后,孙洽熙又多次接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所托,编校出版了《黄元御医学全书》《四圣心源》《黄元御内难解》《黄元御伤寒解》《黄元御药解》等医籍。他共计著书14部2000万余字,获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等16项,其中包括省部级2项。

一剂方药,拓宽黄氏医学临床路

“下气汤”原方为黄元御于1752年所创,记载于《四圣心源·卷四》,着眼于清降肺胃,主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后来麻瑞亭在总结前几代医者经验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使之既能清降肺胃,又能温肝升脾,适用范围扩大到临床中多种心、肾、肝、胆及血液疾病。 根据麻瑞亭应用“下气汤”经验,孙洽熙结合临床心得,将“麻氏下气汤”化裁整理为12首下气汤系列方,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胃炎、各种贫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类疾患。他在临床一线50余年,曾多次治愈糖尿病肾病、溶血性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临床疑难病例,因疗效确切及态度谦和,备受患者肯定。

经过一代代传承,如今黄元御的学术思想及“下气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孙洽熙认为黄元御学术思想理论指导性很强,要想传承发扬好,首先要将黄元御系列医籍读懂吃透,然后再将黄氏的理法方药用到临床上,不断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诊疗思路。

提到将黄氏医学发扬光大,广泛应用于临床,孙洽熙认为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当时与黄元御并称为“南臧北黄”的中医大家臧枚吉的后人臧平立。

20年前孙老师曾评述:90年代麻老在最后的岁月把黄元御思想的传承委托给臧平立,黄元御若泉下有知,必对当代医者臧平立心怀感激。这不仅因臧平立出身臧氏医家、自带医者慧根,更源于其远超常人的学术悟性。将黄元御学术思想的传承重任托付于他,“南臧” “北黄” 的学术理论深度融合,成就跨越时空的医学传承佳话,为传统医学的延续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臧平立曾经求学于麻瑞亭,为了更好地跟师学习,他与麻瑞亭比邻而居,在当时西安市中医医院后院隔壁的同德巷一住就是十几年。麻瑞亭当时年过九旬,精力不济,所以后来由孙洽熙代师传授臧平立黄氏医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至今。“我和他亦师亦友,他不仅传承了臧氏医学,擅长治疗妇科病、不孕不育等疾病,更是把黄氏医术的精华融入自己的临床诊疗中。”孙洽熙对臧平立十分认可。

得益于对黄氏医学的深刻领悟,臧平立医术精进很快,48岁时被同仁堂聘请为坐堂专家,治疗疾病覆盖内儿妇幼全科,尤善治疑难杂症,疗效好、口碑佳,各地慕名求医者不绝。臧平立认为:“黄元御学术思想精华之一是‘扶阳抑阴’,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把黄氏医学和臧氏医学结合在一起,疗效立竿见影。”比如在治疗宫寒导致的不孕不育时,可以通过行气健脾、扶阳暖宫,使阴阳平衡,气血充足,卵巢机能恢复,从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他的很多临床经验都非常独到。”孙洽熙认为,“南臧北黄”是中医历史中的一个闪光点,臧平立对二者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编辑:西部新闻网联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