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衣着简朴、踏实稳重,年轻却不浮躁,愿意沉下心来行走于座落在黄土沟壑的董家湾村,哪里有住户,哪里就有“第一书记”的身影。
他访民情、问民意、为民排忧解难,把情怀深深地植入这片土地,把浓浓的关心送入群众的心田。
一年多的时间来,争取多项专项资金,为群众新修道路、幸福养老院……发展村里的经济产业,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尽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谈起这个“第一书记”,村里人免不了要夸上两句,76岁的村民高万贵说:“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还真没想到这个‘第一书记’是真心来帮助村里改变面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不脱贫,不回去。”
他就是榆阳区交通局派任到鱼河峁镇董家湾村的“第一书记”朱涛。
沉下身心 扎实摸清村里基本情况
进驻董家湾村以来,朱涛定期进村入户,主动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调研,通过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了该村组织建设、群众思想及经济、道路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现在,鱼河峁镇董家湾村有人口1573人,543户,常住人口为332人,多为60岁左右的孤寡老人,耕地面积5630亩。大部分村民都不在村内常住,经济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经济能力比较薄弱。如何改变村子的现状?怎样有效发展该村的经济?这些都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涛与村两委班子多次探讨协商后,召开三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全面了解了村情民意,更好地掌握了阻碍村级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以及今年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访贫问苦 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董家湾村是由原来的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新的两委班子成员既有新加入的成员又有老同志,班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分歧。为了尽快开展工作,朱涛联系各班子成员坐下来充分沟通,促使大家齐心协力、达成同识,一起致力于该村的未来发展。
朱涛和乡镇驻村干部及村委会相关人员,认真入户走访、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户政策,重新调整贫困户。有些群众认为贫困帽“含金量高”,戴着“冬暖夏凉”,贫困户不愿意摘,不配合,隐瞒收入,朱涛便苦口婆心地给群众讲政策。
最终经过民主测评、组织审查、上墙公开、公示确定该村贫困户19户45人。去年底,为了让这19户贫困户过个安乐祥和年,他和结对帮扶人员商议,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肉,为4户特困户每户送去帮扶资金1000元,共送去慰问资金14000元。
争取资金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走进该村的幸福院,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坐在院子里享受阳光。问起如今村子里的变化,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路好走了,吃饭的地方亮堂了”,“现在到这里面来,风刮不着,雨淋不到”,“饭后和老伙伴们打打牌、聊聊天,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担任“第一书记”之后,朱涛向区老龄办申请了专项资金14万元,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改建成幸福养老院,安排孤寡老人食宿。他还通过对接向各对口业务部门争取多项专项资金,争取林业防火道路专项资金4万元;争取交通专项资金10多万元修建涵洞及路基;争取了口粮田改造项目投资20万元;争取人饮工程项目30多万。现在,刘崖窑小组的抢修工程已报市区水务局,计划最近开工建设投资29万元,拐上小组的人饮工程已报区水务局,列入年内计划。
董家湾村道路多为土路,每逢雨雪天气民众出行极其不便,他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在村里硬化2.4公里的水泥路,预计投入资金120万元,如今,这个项目进入了招标阶段。
村里办公场所较为简陋,朱涛就根据现有状况,争取基层办专项资金15万元和扶贫办10万元,将原有的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并新建了红白理事大厅(已建成使用),既解决了新班子的办公场所,又为村民解决了办红白理事不出村的困难。他还联系榆林市体育局为该村争取价值6万元的健身器材一套,为农民在闲暇之余锻炼身体创造了条件。
狠抓产业 助推贫困户产业致富
“以前村子发展缓慢,不少村民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生活态度,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过上好日子的盼头,这其中朱涛功不可没啊。”董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仲标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使村里人早日脱贫,朱涛动员单位领导、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并制定结对帮扶政策,领导干部帮两户,一般党员干部帮一户的政策,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法”。
针对董家湾村19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安排产业扶贫8户,分别发展养羊、养猪、养牛,并向乡镇为4户贫困户争取公益性岗位工作(2名护林员、2名保洁员),其他为兜底户。朱涛经常与个别思想滞后的贫困户交心谈心,通过宣讲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抓住机会共谋发展。
“在任一天,便要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争取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朱涛坚定地说。